核法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科学学科,对于确定放射性材料的成分以及追踪其来源和历史至关重要。它已成为调查和起诉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材料的刑事案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2月16日,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防止化学、生物、放射、核(化生放核)恐怖主义方案举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与核恐怖主义”虚拟系列讲座(由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一项举措)第二届会议。此次活动突出了核法证学在预防和应对核恐怖主义行为以及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材料的其他犯罪行为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在促进这方面国际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参加会议的有核法证学领域的三位国际专家:Andrei I. Apostol博士(司法技术专家;罗马尼亚RoPower公司核燃料循环与核不扩散业务主管)、Éva Széles博士(核法证学专家;匈牙利能源研究中心核安保问题特别科学顾问)和Ed Van Zalen博士(荷兰法医学研究所化生放核方案主管)。Artem Lazarev博士(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预防恐怖主义处防止化生放核恐怖主义方案的方案干事)主持了此次活动,约有70名与会者参加。
主持人简要介绍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主要规定,特别是有关国际合作的规定,随后专家们审查了核法证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更加传统的法证学的区别。他们一致认为,核法证学发挥着多重作用,包括协助进行放射性犯罪现场管理和支持对此类犯罪的调查、确定缉获材料的来源以及对可能使用相关材料从事犯罪行为的人起到威慑作用。
专家们讨论了各国在发展和应用核法证学能力方面可能面临的多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缺乏适当的法律框架、国家利益攸关方对其相关作用缺乏认识以及各国能力和国内程序的差异可能会阻碍将样本送往国外进行核法证分析。
在这方面,专家们强调了在《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和其他国际协定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们讨论了一个假设的跨境情景,以展示《公约》如何促进缔约国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法证合作,从而加强全球安全。国际原子能机构、欧洲联盟和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机构提供了核法证方面的国际合作平台。例如,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就执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进行模拟审判,并与其他几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合作开展桌面演练,支持参与国对与《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所涉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材料有关的事件采取法证应对措施。
最后,发言人重申,国家机构以及各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核法证学工作的效力至关重要,全球核法证学专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十分重要。
即将举行的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虚拟讲座系列会议将邀请来自国际组织、会员国、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的专家,探讨在《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背景下与核安保有关的其他专题。